人民交通【广东讯】珠江西岸,南海之滨,在广阔的黄茅海海域,一座气势恢宏的跨海通道横空出世。
12月8日,黄茅海跨海通道全线亮灯,柔和明亮的灯光宛如海上银河,在黄茅海海域璀璨生辉。
项目名片
黄茅海跨海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开工的跨海通道工程,也是继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之后粤港澳大湾区的又一重大跨海通道工程。项目于2020年6月开工建设,2024年11月顺利通过交工验收,计划于12月正式通车。
该项目作为港珠澳大桥的西延,起于珠海市平沙镇,终于江门市斗山镇,全长约31公里,采用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设计使用寿命100年。全线设置高栏港大桥(主跨700米双塔单跨)、黄茅海大桥(2×720米三塔双跨斜拉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跨径最大的三塔公路斜拉桥)2座主桥,以及隧道2座、互通4座、服务区1处。
这是中国工程技术的恢宏之作。
无论从美学设计、工程规模、景观特色,还是科技含量、管理效率以及施工环境等诸多方面来看,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都在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2020年6月正式开工以来,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始终秉持“以人为本、创新驱动、全寿命周期、本质安全、价值工程”的建设理念,以“建世界一流跨海大桥、创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作为目标,通过“五个一流”(即一流管理、一流设计、一流施工、一流技术、一流团队)建设,成功克服了海洋腐蚀环境恶劣、超强台风频发等诸多不利因素,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项目建设,打造出“理念先、创新强、品质高、效率优、惠民生”五大特色亮点。
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后,从珠海到江门及粤西地区的时间将缩短约30分钟。作为港珠澳大桥的西向延伸项目,黄茅海跨海通道将极大地改变粤西沿海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通道单一的现状,实现大湾区经济发展向粤西和沿海地区辐射,同时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共同组成粤港澳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
管理之髓
以终为始 精益求精
一个长达30多公里的“超级工程”,汇聚了30余支建设队伍、近万名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如何通过一种有效的管理机制,把他们组织协调好,环环相扣高效高质推进项目建设?
自2020年6月打下首根钢管桩,到2024年12月即将建成通车,如何在短短4年半的时间里实现从无到有的飞跃,创下跨海工程的“黄茅海速度”?
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朱超给出了答案——以终为始,精细化管理。在这项“超级工程”建设过程中,一套以精细化、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为保障的现代化工程管理模式悄然形成。
▲主塔钢筋部品化制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早在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成立之初,围绕“立项批复、方案设计、2020年上半年开工”3条主线,建设者们以终为始、超前协同,进一步分解和细化具体行动计划、关键举措,通过创新工作机制与模式,确保了制定的各项节点任务顺利完成。
“所谓‘以终为始’,就是在动手前研究透彻,提前避免问题的出现,而不是等到出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总工程师沈大为解释道。
根据项目工可评审会议纪要的相关要求,管理中心迅速细化行动计划、关键举措,平行开展工可修编、方案设计。为明确建设条件、稳定工程方案,与各方密切交互,以清单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工作模式强力推动项目前行。项目需要同步开展数十项前期专题,管理中心通过逐项厘清批复流程、逻辑关系,细化各专题工作计划,创立了项目专题工作一体化清单,建立了一套标准化的专题工作模式。
推进工程施工标准化。在项目大力推行设计、临建、施工工艺、安全防护的标准化,严格审查专项施工方案,全面执行首件制管理,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推进管理制度现代化。项目以《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建设管理纲要》为核心,以创建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方案为抓手,借鉴国内先进经验,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
推进管理信息化。推进大数据与项目管理系统深度融合,实现工程全寿命周期关键信息的互联共享。利用BIM+信息化项目管理平台,实现工序报验、工程计量、工程计划、工程档案等多方协同,提升移动办公管理效能;开发远程监控与指挥系统,实现各方远程连线同平台指挥、决策。
推进班组管理规范化。项目研究制定了班组规范化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班组制度,强化班组能力建设;落实施工班组实名制,强化班组的考核与奖惩。同时,加强施工技术交底,实行班前教育和工后总结。
牢记责任担当,管理中心充分发挥业主单位的主导作用,带头组织众多参建单位,甚至是工班代表,一起讨论优化施工方案,让各领域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凝聚建设合力,推动项目高质高效建设。
设计之美
碧波游龙 完美融合
暖阳洒落,云蒸霞蔚,波光粼粼的海面显得分外柔和。目力所及,钢铁巨龙逶迤跨越山海,令人叹为观止。
交通工程,不仅是人们旅程的起点和终点,更是建筑美学、科技创新、自然生态与人文底蕴的多彩融合。黄茅海跨海通道的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设计对美与自然的极致追求,其路线设计遵循工程与自然、人文景观相协调的原则,综合考虑通航、行车和城市空间利用等因素,海域段采用“碧波游龙”的设计将大桥平面勾勒成C字形曲线,与周围环境和谐相融。
驱车行驶在黄茅海跨海通道上,一路向西,时而过高桥,时而钻深隧。整条线路中,最为亮眼的无疑是高栏港大桥和黄茅海大桥。桥海相接,5座纤细的主塔凹凸有致、刚柔并济,犹如芊芊少女亭亭玉立、婀娜动人。
这是反复思考、精心设计的结果。
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包含高栏港大桥和黄茅海大桥两座超级斜拉桥。为了将两座大桥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新的地标性建筑,项目建设团队前期与各主管单位深入沟通,明确设计边界条件,统筹建设和运营的技术功能需求,通过设计竞赛和国际经验调研,确定了独柱塔、分体式钢箱梁方案,大大增强了桥梁的防撞、抗风、通航和防洪能力。主桥塔柱结合中国美学和西方极简文化,以及“圆”“柱”景观造型元素,国际首创“小蛮腰”造型的独柱异形索塔,外形简洁、动感柔美,形成五塔耸立海上的独特景观,实现了力与美的和谐统一。
塔基稳定坚固,塔柱灵动柔美,塔顶设计成独特的灯塔造型,斜拉索宛若船帆。5座设计风格一致的索塔相互呼应,展现出独特的简约和强烈的韵律之美,达到了桥梁技术与艺术美学的完美融合。入夜后,黄茅海跨海通道如银龙闪耀,885盏路灯似串串珍珠点缀其上,隔江可览“海上生明月”以及大桥如梦如幻的灯光。
▲对称美学
极具侨乡风韵的黄茅海服务区是全线又一打卡地。整个服务区掩映在朱瑾、三角梅等红花绿树中,服务楼前11座憨态可掬的小海豚雕塑跃于喷水池上,充满了灵动之美。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工程技术部主管张歌介绍,作为黄茅海跨海通道唯一的服务区,黄茅海服务区在设计上以“碉楼新韵,扬帆起航”为主题,充分融入江门台山侨都的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服务楼如一座海边灯塔,指引游子回家;建筑外形充分吸收江门碉楼特色,大幅运用罗马柱、拱形门窗等中西合璧设计风格。楼内中庭是侨都江门微展厅,详细展示了江门各地风景名胜、非遗技艺、特色美食等。
值得一提的是,黄茅海服务区将增设农特产品展柜、增加助农服务摊位,展销台山特色农副产品,深入挖掘路衍资源优势,为实施“百千万工程”赋能提质。目前,该服务区已完成全部招商工作。
品质之魂
创新技术 精品建造
黄茅海跨海通道海域段约14公里,项目通过先行标提前搭建海上钢栈桥,变海上施工为陆上施工。项目全面推行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作业工艺,对贝雷梁、面板、承重梁、平联及斜撑等采用后场预制、现场组装的方式,施工效率较以往提升3倍。
桩基础是桥梁的根,是确保结构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黄茅海跨海通道两座斜拉桥主塔共有164根桩基,最大桩径3米,最长近120米,项目采用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和深水桩基标准化施工工艺,提前近2个月完成主桥桩基施工,且100%达到一类桩质量标准。
“‘小蛮腰’的设计巧妙,可是主塔形状的扭绞与渐变却给施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沈大为说。
▲黄茅海大桥最后一榀钢箱梁吊装
难点造就亮点。面对5座高260米左右的变截面独柱塔,项目创造性地使用木质模板建造混凝土索塔,这在世界桥梁史上也属首创。围绕异形主塔的建造,项目首创双曲面模板BIM设计-数控加工-预制拼装一体化技术、钢筋BIM设计-数控加工-骨架成型-整体吊装技术,并促成了大体积混凝土控裂技术等40余项关键技术的成熟,实现索塔内实外美精品建造。
斜拉桥主梁采用分体钢箱结构,由两个钢箱梁及横向连接箱组成,项目设计研究了独柱塔全漂浮体系斜拉桥塔梁三向约束锚固结构及嵌套式拉压分离抗风临时墩结构。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工程技术部副经理毕玉介绍,每对钢箱梁架设完成后,都会进行初调和精调,确保架设精度控制在毫米级。“白天架梁,晚上调梁。”毕玉说,作为业主代表,他全程在场。在钢箱梁架设的7个月时间里,他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4个小时左右。
中引桥下部结构采用整幅式TY型墩,也是我国高速公路桥梁中的首次应用。相较于分幅式桥墩,采用整幅式TY型桥墩不仅减少了桩基和墩身数量,显著提升了桥墩的防船撞能力,还保持了与“海上小蛮腰”主塔一致的设计风格,达到美观稳定的效果。
如果把高栏港大桥和黄茅海大桥比作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上璀璨夺目的明珠,那么平整的路面就是衬托其光彩的幕布。
▲路面环氧沥青摊铺
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采用双层热拌环氧沥青铺装方案,建设了工厂化移动式喷涂车间和环氧富锌漆智能喷涂系统,研发了环氧树脂自动称量、混合料生产智能化控制机可视化监控系统,大幅提升了桥面铺装的施工效率、控制精度和工程质量。
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副总工程师咸红伟介绍,环氧沥青混合料若混入水或油,高温下会因体积膨胀导致鼓包。为此,项目组建了防油控水小组,全程监督摊铺过程。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咸红伟笑着说,就连吃饭,都只能吃无油无汤的包子,“我们在桥面铺装期间连续吃了32顿包子。”每天摊铺结束后,大家都会在沥青站开会总结当天经验和部署第二天工作。
10月底,黄茅海跨海通道全线铺装工程全部完成,海上长龙正式“由白转黑”。高栏港大桥和黄茅海大桥钢桥面铺装体量16.4万平方米。其中,黄茅海大桥钢桥面施工单次铺装面积达26350平方米、长度为1700米,两项数据均创世界纪录。
凭着对工程管理的极致追求,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入选交通运输部首批公路水运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项目。
思想之基
以人为本 重才育才
建设“超级工程”,离不开超强的建设队伍。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管理人员中本科学历及以上人数所占比例达到96%,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数量达到80%。项目所选用施工承包人均为大型国企、央企,信誉等级均为AA级,且对项目经理、总工等关键人员的选用提出明确标准,并写入招标文件。
“优秀的员工可以成就项目,好的项目也是员工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在朱超看来,优秀的员工不是天生的,是教导出来的。
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高度重视人员素质建设,专门制定了详细的培养计划,培养出了一大批业务精英,并陆续向广东省交通集团其他交通工程项目输送了多名管理骨干。
打造品质工程需要一支优秀的建设队伍,而一线工人就是打造品质工程的“最后一公里”。“大桥建设中,一线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就是确保工程质量最重要的因素。”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党总支书记李强说。
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以培育一批技术精干、综合素质全面的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为己任,制定了严格的培训考核制度。同时和广东省城市技师学院开展校企合作,搭建“互联网+技能培训”平台,打造新时代产业工人培训基地。自2021年7月22日投用以来,培训基地已累计开展岗位安全技能培训5110人次,组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特种作业从业人员取证培训500余人次,其中233人取得相应技能证书。
“我们正在和珠海市交通运输局以及珠海交控集团有限公司对接,将培训基地无偿移交地方,最大限度地发挥培训基地的使用效益。”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安全生产管理部经理李金晖说。
▲工人在加固主塔爬模系统
11月30日,6辆共载着近300名建设者及其家属的大巴从黄茅海跨海通道珠海侧匝道出发,提前体验跨海新通道,感受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的加速度和广阔未来。
“以前总听老李说工程建设不易,这次来现场一看,感受特别强烈。”黄茅海跨海通道G1标项目经理李瑞华的妻子表示,“亲眼所见”让她不仅多了一分理解,也不由得为丈夫感到自豪。即将前往狮子洋通道项目的李瑞华激动地说:“有了家属的理解和支持,我也会全身心投入到项目建设之中,不辜负家人的付出。”
李强表示,4年半的建设期间,许多建设者参与其中,组织“建设者及家属回归”活动,不仅是一次身体上的归来,更是一次心灵与情感的回归,让大家一起见证他们为之拼搏奋斗的工程“蝶变”。
海天之间,万顷碧波。黄茅海跨海通道蓄势待发、振翅欲飞!珠江口跨江跨海通道又将“上新”,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早日形成世界级交通枢纽。
(编辑:gdjt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