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万顷沙至兴中段(即“南珠(中)城际”)迎来动工建设的两周年。目前,南珠(中)城际中山段全线已有16个工点动工建设,有9台次盾构机始发,并已完成一个区间盾构隧道的双向贯通。
相较第一年的启动阶段,进入建设第二年的南珠(中)城际中山段“地下动作”更为频繁,盾构机相继始发、逐渐打通各个工点,全线施工开始由“打点”转向“连线”,市民群众看到了这条全线四十多公里长的“地下巨龙”的雏形。
地下掘进热火朝天
据悉,南珠(中)城际中山段全长47.6公里,起于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站,止于中山市兴中站,设计速度160公里/小时,中山境内设9座车站(其中两座预留)。建成后,南珠(中)城际将与广州地铁18号线贯通运营,并预留向珠海、深圳方向延伸的条件。
在位于中山翠亨新区马鞍岛的香山站,地下近30米的位置,一台发往香二盾构井的盾构机正在自西向东掘进。
▲香山站施工现场。
香山站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香山站至香二盾构井盾构区间的右线盾构机,一共需要掘进677环,目前已经掘进300环,进度达44%。左线盾构机正在组装调试,左右双线预计会在今年底前实现贯通,并将开展轨道铺设和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
此外,岐江新城站-岐江道站(原世纪路站-岐江新城站)盾构区间已完成双线贯通,盾构机即将开启向石岐站掘进的新“旅程”。在火炬高新区,火炬站至火炬西站(原张家边站)盾构区间的右线盾构机已经下井,正在进行盾构机调试,即将始发;左线盾构机已进场,正在陆续下井。
▲岐江新城站(原世纪路站)施工现场。
▲火炬站施工现场的盾构机即将始发。
地下“秀操作”创国内“首次”
南珠(中)城际的建设,既要看进展,也要保质量。
在南珠(中)城际各工点快速搭建场地“骨架”、盾构机相继下地掘进的背后,是一个个“金点子”攻克了项目所面临的独特甚至在全国罕见的技术难点,确保了施工安全、高效地推进。
为了应对软土问题,项目方结合多种措施,如应用BIM平台施工模拟等先进技术,采取地连墙接缝压浆技术等系列关键措施,有效约束了沿海深厚软土地层基坑变形。
针对种种挑战,各工点通过精细策划、精准管控,并结合新技术和新工艺手段,最终实现安全、快速推进施工。其中,香二盾构井实现了国内首次在大直径盾构管片环缝间采用快速连接方式。
施工挑战丛生的站点,也将是未来城市发展动能的爆发点。据悉,作为南珠(中)城际进入中山的首站,香山站预留了向珠海、深圳方向延伸的条件,意味着这一站将成为位处大湾区轨道交通网“十字路口”的“黄金中转站”。
(编辑:gdjt001)